附件1
114年臺南市學校環境教育推動成果
課程名稱 |
種子果莢大變身 |
實施日期 |
5/6 、 5/27 |
教學目標 |
|
||
進行方式 |
首先,帶領學生觀察並認識鳳凰木果莢與桃花心木種子的外觀與特色,透過觸摸、觀察與比較,體驗它們在形狀、重量與質感上的差異。教師示範如何利用顏料在鳳凰木果莢上進行彩繪,並用麻繩綁飾,讓果莢搖動時發出聲響,成為獨一無二的自然創作。同時,介紹桃花心木種子的外型與色澤,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種子串接成項鍊或手飾,並講解穿孔、串線與配色的技巧。 |
||
成果描述 |
學生透過本課程完成了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自然素材作品,包括彩繪並綁上麻繩的鳳凰木果莢節奏道具,以及以桃花心木種子製作的特色項鍊。鳳凰木果莢經過彩繪與裝飾後,不僅展現了繽紛的色彩與獨特造型,搖動時還能發出清脆聲響;桃花心木種子則被巧妙地串接與設計,成為舞蹈表演中具有泰山自然風格的服飾配件。整體作品在校內舞台表演中發揮了實際功能,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觀察力、創意設計與對自然素材再利用的巧思,為活動增添了生動與美感。 |
||
實施心得 |
選用虎山實小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樹種──鳳凰木與桃花心木,材料取得容易且富有在地特色,學生參與度高。天然素材的加工難度適中,學生能快速上手並完成作品。透過結合自然教育與藝術創作,孩子們不僅學會觀察與運用身邊的自然資源,更將創作的果莢與種子作品化為舞蹈表演的道具,讓課程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連結,增強了學習印象與意義。整體活動呈現多元豐富的成果,也激發學生對環境的關愛與創意表達。 |
||
學習者心得 |
|
||
教學照片 (請提供至少 2 張照片並附上文字說明) |
|
|
|
說明:孩子很滿意自己的泰山手柄上的彩繪和裝飾。 |
說明:「老師!我成功了!」孩子有無限潛能,做出自己的種子項鍊! |